The Wayback Machine - https://web.archive.org/web/20221028211149/https://baike.sogou.com/kexue/d11214.htm

核酶

编辑
tRNA核苷酸转移酶

核酶(ribozyme)又叫核酸类酶、酶RNA、类酶RNA,是具有催化特定生物化学反应个功能个RNA分子,类似于蛋白质中个酶。[1]核酶由Thomas R.Cech和Sidney Altman各自独立发现。核酶的功能很多,例如剪切、连接酶、磷酸酶和肽键转移酶等活性。

核酶在遗传病,肿瘤和病毒性疾病上治疗上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潜力。

1 发现历史编辑

1967年,Carl Woese, Francis Crick和 Leslie Orgel 首次提出RNA可以作为催化剂,理由是RNA可以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。[2]

1978年,耶鲁大学教授Sidney Altman正在研究细菌的tRNA分子的加工方式,他分离出一种叫做RNase P的酶,可以将前体tRNA转化为有活性的tRNA。RNase P有蛋白和RNA两部分组成的复合体。当Altman将蛋白和RNA分开时,这个酶便没有活性了,但是如果把蛋白和RNA混合在一起,RNase P又可以进行tRNA的加工了。这是第一次发现RNA在酶的催化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功能。[3]

1982年,美国科学家Thomas R.Cech在研究四膜虫(Tetrahymena thermophila)的rRNA前体剪切时,惊奇地发现,当他把未加工的rRNA前体放到一个没有任何蛋白的溶液中时,该RNA分子可以发生自我剪切。也就是说该RNA具有催化功能。[4] 为了与蛋白本质的酶(enzyme)区分,Cech将它命名为核酶(ribozyme)。二者因为发现RNA具有催化活性而分享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。同时也可能解决了一个古老的生命起源的问题,第一个分子很有可能是RNA,同时可以携带遗传信息和催化活性。在此基础上还诞生了生命起源的假说,"RNA world"。

2 作用类型编辑

主要作用机制有:

1. 核苷酸转移作用。

2. 水解反应,即磷酸二酯酶作用。

3. 磷酸转移反应,类似磷酸转移酶作用。

4. 脱磷酸作用,即酸性磷酸酶作用。

5. RNA内切反应,即RNA限制性内切酶作用。

6.肽键转移酶作用。

3 分类编辑

天然核酶主要有:(1)异体催化剪切型,如RNaseP;(2)自体催化的剪切型,如植物类病毒、拟病毒和卫星RNA;(3)Group I 内含子自我剪接型,如四膜虫大核26S rRNA;(4)Group II 内含子自我剪接型;(5)核糖体中的rRNA

人工筛选的核酶:可以对tRNA进行氨酰化的Flexizyme,基于riboswitch的 glmS

4 应用编辑

随着对核酶的深入研究,已经认识到核酶在遗传病,肿瘤和病毒性疾病上的潜力。锤头状核酶,为白血病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
HIV的遗传信息来源于RNA。如果一个能专一识别HIV的RNA的核酶存在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内,那么它就能切断病毒的RNA,建立抵抗病毒入侵的防线。

核酶还被设计成靶向丙型肝炎病毒、非典冠状病毒、腺病毒以及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。

参考文献

  • [1]

    ^nobel.nobelprize.org.

  • [2]

    ^RNA world.exploringorigins.org.

  • [3]

    ^RNase P.nobelprize.org.

  • [4]

    ^The intervening sequence RNA of Tetrahymena is an enzyme.science.sciencemag.org.

阅读 9861
版本记录
  • 暂无